发电机组蓄电池是启动系统的核心部件,负责提供启动电流与控制电路电源,科学维护可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(通常为3-5年),避免因蓄电池故障导致发电机组无法启动,保障应急供电可靠性。
日常检查需关注蓄电池外观与状态。每日启动发电机组前,检查蓄电池外壳是否有破损、鼓胀(鼓胀多因过充电导致),若外壳破损需及时更换,防止电解液泄漏;检查接线柱是否有腐蚀、松动,腐蚀通常表现为接线柱表面有白色或绿色粉末,需用温水冲洗接线柱,再用细砂纸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,涂抹凡士林或专用防锈脂,防止再次腐蚀;接线柱螺丝需用扳手拧紧(扭矩控制在8-12N・m),避免松动导致接触电阻增加,启动时产生火花。同时观察蓄电池液位(针对非免维护蓄电池),液位需在刻度线“MIN”与“MAX”之间,若液位低于“MIN”,需补充蒸馏水(不可加自来水或电解液),补充后液位不可超过“MAX”,防止充电时电解液溢出。
充电管理是蓄电池维护的关键环节。发电机组蓄电池通常为铅酸蓄电池,需维持2.25-2.35V/单体的浮充电压,若浮充电压过低,会导致蓄电池亏电;过高则会加速板硫化。日常备用的发电机组,需配备智能充电机,设置自动浮充模式,充电机输出电流需为蓄电池容量的1/10-1/20(如100Ah蓄电池用5-10A电流),避免大电流充电导致蓄电池发热。发电机组运行时,需检查发电机对蓄电池的充电电压(正常为13.8-14.5V),若电压异常,需调整发电机调节器,确保充电电压稳定;若发电机组长期不运行(超过1个月),需每月进行一次补充充电,将蓄电池充至电压12.5V以上(12V蓄电池),避免亏电导致板硫化(硫化会使蓄电池容量下降,充电困难)。
定期深度维护需按周期执行。每3个月检查一次蓄电池容量,用放电仪进行10小时率放电测试(如100Ah蓄电池以10A电流放电,放电时间应≥10小时),若放电时间低于8小时,说明蓄电池容量衰减超过20%,需进行均衡充电(将充电电压提高至2.4V/单体,充电12-16小时),若均衡充电后容量仍未恢复,需考虑更换蓄电池。每半年对蓄电池进行一次清洁,用湿布擦拭外壳表面灰尘,非免维护蓄电池需检查电解液密度(用密度计测量,12V蓄电池正常密度为1.26-1.28g/cm³,温度25℃时),密度过低需补充充电,密度过高则需加入少量蒸馏水调整。
环境控制与存放管理不可忽视。蓄电池应存放在通风、干燥、温度0-30℃的环境中,避免阳光直射或靠近热源(如发电机排气管),高温会加速电解液蒸发与板腐蚀,低温会降低蓄电池容量(-10℃时容量仅为额定容量的70%)。冬季低温环境下,若发电机组长期停用,需将蓄电池拆下存放于温暖环境,每月补充充电一次;安装时需检查电解液密度,若密度过低需充电后再安装。存放超过6个月的新蓄电池,需先补充充电至额定容量的80%以上,再投入使用,避免因长期存放导致容量衰减。通过系统化维护,确保发电机组蓄电池始终处于良好状态,保障发电机组在应急时能可靠启动。